“南海Ⅰ号”再现南宋盛世
加入日期:2007/12/27  阅读:4552

“南海Ⅰ号”再现南宋盛世


大洋新闻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来源: 广州日报

影青瓷花瓣芒口小碗
铜镜
鎏金手镯
胭脂盒
金腰带
青白釉铺首执壶

 

  铜钱、观音像、朱砂、胭脂盒、瓷器、文字……“南海Ⅰ号”上每一件物品,除了其不菲的价值外,更是一个个社会符号,折射出南宋时期市民的生活习惯、装饰喜好、精神寄托,小至当时船员的生活习惯,大到南宋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。本报记者采访了最权威的考古学家、历史研究专家、古船研究专家,为读者还原一幅南宋时期的生活风情画,再现当年对外贸易盛况。

 

  南宋铜钱地位等同今日美元

  线索:万枚铜钱

 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透露,到目前为止“南海Ⅰ号”沉船点发现的铜钱已达上万枚。其中,年代最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,最新的为建炎元宝(南宋初年)。船主为何携带如此大量的铜钱?从汉代到南宋,铜钱的时间跨度为何如此之大?

  昨晚,记者连线了对唐宋史颇有研究的武汉大学朱雷教授,他认为“南海Ⅰ号”船主虽是富人,却是个“倒卖外汇”的“奸商”。

  对于“南海Ⅰ号”上已经出水的上万枚铜钱,朱雷认为其用途可能有二:一是作为货币直接在东南亚等国家购买商品,二是将铜钱作为一种商品出口到国外。朱雷解释说,国外商人对中国的铜钱认同度很高,“那时候的铜钱跟现在的美元差不多,在东南亚均可一币通行”。如果船主是外国人的话,还有可能将中国铜钱卖给其他人,类似于现在的“倒卖外汇”。南宋政府对钱币出口一直有着严格的数量限制,“就像现在出国对携带外汇数量有限制”。

  至于出水的钱币年代相隔久远,朱雷的解释是汉代钱币在南宋依然可以流通。因为铜钱本身有价值属性,朝代更替,但不同朝代的铜钱却依然“坚挺”。而且前朝的钱币跟当朝发行的钱币,会有一个固定“汇率”。

 

  出海前拜妈祖戴观音保平安

  线索:石制观音像

  在“南海Ⅰ号”前期清淤中,出土了一件石制观音像,考古专家初步推断很可能为船员佩戴的饰物。

  考古学家杜玉冰女士曾告诉记者,观音是保平安的象征。“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人们出海祈福的美好愿望”,杜玉冰称,除了佩戴观音像外,那时的人们出海多数都还要祭拜“妈祖”。

  “当时的海员还会在远洋船上安装‘保寿孔’”。所谓保寿孔,就是装饰在龙骨断面上“七星伴月”的图案,由上面的7个小孔和下面一个大孔组成,小孔内放置7枚钱币,大孔里放着一面镜子。“保寿孔”是古代福船龙骨上最有代表性的标志,如果“南海Ⅰ号”发现了保寿孔,那么基本上可以判断此船为福船。

 

  南宋番商爱穿金戴银

  线索:金手镯、金腰带、金戒指

  到目前为止“南海Ⅰ号”共出水了金手镯、金腰带、金戒指等黄金首饰,由此可以推测佩戴这些黄金首饰的船主可能非常富裕,也很可能是外国人。

  对此,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刘文锁认为,在800多年前的南宋初期,广州住了很多番商,主要有斯里兰卡人、波斯人以及阿拉伯人等。番商特别喜欢穿金戴银,尤其喜欢佩戴金手镯、金腰带、金戒指等。

  “南海Ⅰ号”发现的金手镯、金腰带、金戒指等黄金首饰,应该与番商有较大关系。刘文锁教授称,在广州的番客很多人还改用了中国的姓氏,“蒲”是一个大姓,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蒲寿庚了。蒲寿庚有一个大船队,经营从泉州到阿拉伯之间的外贸。

 

  “南海Ⅰ号”上有妇人随行?

  线索:铜镜、朱砂、胭脂盒

  “香墨弯弯画,胭脂淡淡匀”,在南宋,闺阁妆抹是当时南北妇女的普遍现象。“南海Ⅰ号”上出现与女性有关的用品铜镜、朱砂、胭脂瓶等,正好印证了史书或文学作品上对于宋代妇女的想象。

  “南海Ⅰ号”上出土的宋代铜镜曾经令不少专家惊喜。这面铜镜已经锈迹斑斑,但上面雕刻的花纹依稀可辨。专家表示,这块铜镜是非常典型的葵花形铜镜,其精致之处在于镜柄上有一条凹凸槽。不少考古专家认为,船上可能有妇女随行,证明这一观点的,还有几块色彩红艳的朱砂和一些光洁如新的胭脂瓶。

  但是,也有不少学者对此有异议。考古专家杜玉冰就认为,宋朝时有携女人出海不利于出行的观念。船上这些货物未必是中国女人的用品。从胭脂盒的数量上来看,是贸易商品的可能性比较大。铜镜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属日常用品,男性也可以使用,所以出现在船上并不足为奇。

  本版人物漫画 

  张滨 绘

  陶器用来装米装咸菜?

  线索:瓷器

  沉船所载瓷器包括景德镇窑系的影青瓷、福建德化窑系的白瓷、福建磁灶窑系的绿釉碟、碗及浙江龙泉窑系的青瓷。原中国陶瓷研究会会长、厦门大学教授叶文程告诉记者,当时的东南亚没有生产瓷器,这些瓷器源源不断的输入,甚至会改变整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。

  “南海Ⅰ号”如果用易碎的瓷器作为生活用品,能经历海上风浪的颠簸吗?叶文程教授给记者还原了当时“南海Ⅰ号”上面船员的生活。

  在“南海Ⅰ号”目前出水的船上生活用陶瓷中,瓷器明显较陶器的个头小,以碗碟瓶为主;而陶器则是以缸、盆、罐为主。“这很可能说明当时船员们用陶器来做米缸、水缸,罐子里面盛放着咸菜,而吃饭的时候,瓷碗装饭、瓷碟盛菜,这一方式在今天仍然延续下来。”

  据了解,当时“南海Ⅰ号”上的水缸除了生活用水的作用之外,很可能还被作为了消防之用。

  叶文程说,“南宋时期,东南亚各国不少还在用木质或树叶包着饭菜吃饭,瓷器对他们来说是稀罕物。久而久之,中国外销瓷器还会改变一些国家荷叶包饭的生活方式呢。”


返回 | 关闭 | 打印